關注新生代農民工心理健康,需要社會的共同關注。筆者調查發(fā)現,在港城,有部分人正在行動,嘗試解開農民工的“心結”,但是農民工心理健康問題還是需要全社會的努力。
醫(yī)院里的“心靈志愿者”
對于第四人民醫(yī)院臨床心理科醫(yī)生來說,新生代農民工已經成為他們重點關注的病人之一。楊泗學是市第四人民醫(yī)院臨床心理科主任,也是在筆者該組報道調查中,對新生代農民工心理健康呼吁最多的專家。早在幾年前,楊泗學就連續(xù)在國家級期刊上發(fā)表專題論文,探討了農民工心理健康問題。楊泗學認為,相對于城里人,進城打工的新生代農民工要承受更多的心理壓力。經濟收入的相對提高,并不能完全驅散他們在城市中的孤獨感。這種問題的積累,會形成他們冷漠、孤僻、人際交往中的封閉性,以及自卑、多疑與他人社會交往的障礙。
為了讓更多人重視新生代農民工的心理健康問題,楊泗學等醫(yī)務工作人員除了日常積極治療前來就診的病人,在同事間積極進行學術討論,提高醫(yī)療水平外,還經常以“心靈志愿者”身份出現。他們經常利用心理健康講座、對心理咨詢師培訓、到農民工聚集區(qū)域義診等機會,積極宣傳治療新生代農民工心理健康問題。
社區(qū)里的“陽光家園”
在新浦市東社區(qū)里,“陽光家園”活動已經開展了兩年時間。
“‘陽光家園’的第一項活動,就是邀請心理咨詢師,給學生、家長上課?!鄙鐓^(qū)主任閆曉娟翻閱著當時的現場記錄,筆者看到很多家長和孩子都踴躍參與活動,不斷和主講老師進行交流。閆曉娟表示,市東社區(qū)地處老城區(qū),7000多人口中外來務工人員就達到了近千人。這些進城農民工大部分工作在社會底層,相比城里人他們承受著更多的壓力,包括心理壓力,特別是農民工子女與城市融合成了突出的問題。
“如今,‘陽光家園’已經聚集了一批熱心人”,閆曉娟表示,有心理咨詢師、法院工作人員、勞動部門專家、退休教師、熱心義工?!瓣柟饧覉@”已經成為社區(qū)里農民工家庭尋求生活幫助、實現心理壓力釋放、家長孩子交流的重要平臺。
解“心結”需共同關注
2010年4月份,富士康跳樓事件開始受公眾關注的時候,我們就已經治療了一例來自深圳富士康的病人?!笔械谒娜嗣襻t(yī)院臨床心理科吳醫(yī)生告訴筆者。楊泗學表示,關注新生代農民工心理問題,還需要社會像前幾年關注農民工討薪一樣,靠政府部門主動介入、媒體積極宣傳、市民正確認識。他認為,像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、總工會、婦聯等同農民工息息相關的部門,應當將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同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結合起來,在進行物質幫扶、法律維權同時,將心理健康疏導作為日常工作之一。如可以開通心理熱線,以便在他們迷惘和不知所措時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,也應當鼓勵農民工在感到困惑與苦悶的時候,到醫(yī)院的心理門診來解開自己心中的“結”。
對社區(qū)而言,在農民工聚集地區(qū),社區(qū)應當出面將農民工心理問題疏導與日常幫扶相結合。除了外來打工者自身調節(jié)外,社區(qū)有義務為農民工提供一些免費的心理救助,在向農民工宣講法律常識的同時,可以為他們提供一些調節(jié)不良情緒的講座,傳授給他們一些必要的心理自救方法。
“只有全社會都來關注他們的生存環(huán)境和心理問題時,才能真正解開他們心里的‘結’?!睏钽魧W如此表述。
(編輯:賀耀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