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耀華 崔錦明 3月21日是“世界睡眠日”,今年的主題是“關注中老年睡眠”。日前,筆者就此走訪了相關專家。市第四人民醫(yī)院精神科副主任醫(yī)師楊泗學介紹,失眠發(fā)生率非常高,已成為潛在的健康威脅,相關調查顯示,接近三成的中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失眠。
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,但目前人們對睡眠的重要性普遍缺乏認識,因此,出現(xiàn)很多因睡眠質量不高引起的健康問題。
失眠癥對生活質量的負面影響很大,但相當多的病人沒有得到合理的診斷和治療。
市第四人民醫(yī)院精神科每天接診30多人,其中有20多人都是伴有失眠的病人,有的病人受失眠困擾長達30多年。
據(jù)專家介紹,偶爾失眠會造成次日疲倦和動作不協(xié)調,長期失眠則會帶來注意力不能集中、記憶出現(xiàn)障礙和工作力不從心等后果。但有的人長期失眠也沒有把它當回事,等到失眠引起了其他身心疾病才想到就醫(yī)。
據(jù)楊泗學介紹,睡眠是抵 御疾病的第一道防線,因為睡眠不足會使血液中有保護作用的細胞減少,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,這樣就增加了患各種疾病的可能。不過,睡眠多并不等于睡得好,睡眠的質量更重要。如果每天睡五六個小時就能達到全身輕松,精力充沛的效果,就說明睡眠時間足夠了,多睡同樣不利于健康。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,很多中老年人喜歡睡懶覺或喜歡熬夜都不利于健康。
眾所周知,睡眠不是人為能完全自主控制的活動,而是一個被動過程,它不像人體某些活動可按人的意志。失眠的人常常難以誘導自己進入睡眠而苦惱。其實早期的輕度失眠,經(jīng)過自我調理的辦法就可以改善。但如果一段時間產(chǎn)生失眠,又沒有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調理,就會導致更深程度的失眠,此時就需要藥物等綜合調理方能奏效。發(fā)生失眠后,一定要建立良好的用藥方法,科學合理用藥,避免出現(xiàn)不良反應,確保盡快康復。助眠藥物必須在醫(yī)生的建議下選擇使用,切不可自作主張隨意服用,并且用藥量也要根據(jù)病情合理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