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人父母者,無不希望自己孩子更聰明健康。可實際情況是,有的父母對待一些事的態(tài)度和舉動,直接影響了孩子的成長信心和行為,反而“偷偷”把孩子變笨了。
尤其下面4件事, 快對照下你在其中嗎?
01
大量的負面暗示 經(jīng)常聽到身邊的家長說一句話:
你看某某家的孩子,成績好,愛勞動,你看看你,你怎么這么笨呀..... 就這樣,“孩子笨”成了一些父母的口頭禪,他們顯然沒有意識到壞處,說起時甚至帶著愛意。 其實,哪怕是家長調(diào)侃開玩笑,對孩子也是會產(chǎn)生不良影響的,因為很多孩子根本無法分辨家長更深一層的意思,他們接受到的就是“笨”的信息。
當孩子潛意識里出現(xiàn)自己不如他人的想法,當孩子淹沒于高頻率的負面暗示,怎能不相信自己真的很笨呢? 02
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 孩子年齡尚小,價值觀還未形成。 若父母常常在孩子面前抱怨,無異于過早地讓孩子承受,在他的年齡本不該承受的壓力。 還有的媽媽試圖以“抱怨”的話激勵孩子,對孩子說: 媽媽辭了工作都是為了你,為了好好陪伴你,都沒有外出游玩的時間,你還不好好反省,就知道玩…… 這種抱怨多了,孩子不僅會不上進,反而因為自己給媽媽添了這么多的煩,變得自責乃至自卑。
有人說,父母在孩子面前抱怨,就好比讓孩子聞二手煙,孩子不得不把這些負面情緒吸入自己的身體,同時潛移默化地被影響。 讓他們一遇到困難就感到自己的無力,一遇到大坎就是抱怨與放棄。所以,你的孩子越來越“笨”了,或許無關(guān)智商。 應當先審視一下自己,平時對孩子展示比較多的是積極的一面還是消極一面,是否給孩子傳遞過生活正能量? 03
壓制孩子的眼淚 哭聲是一種很讓人神煩的東東,尤其是家長,聽到孩子哭,涌上頭的是各種負面情緒: 惱火、不安、憤怒、焦慮,自責,尤其是在公眾場合,簡直就像人人都在盯著你,說:你這爸媽是咋當?shù)模?/span> 所以,當孩子哭泣的時候,我們會本能地恐嚇孩子停止哭泣。心想,只要孩子不哭了,麻煩就過去了,事情就解決了。 事實上,你不知道:哭泣是人類自我療愈的康復過程。
尤其是對男孩,很多家長會說,男孩子,不許哭,沒出息等等的話來阻止他哭泣。 殊不知,讓孩子成為男子漢,并不是靠壓抑他的情緒就能實現(xiàn),學會讓他認識到必須堅強,有擔當才是最緊要的。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,負面情緒長期得不到發(fā)泄和緩解,日積月累,他怎么可能保持聰明伶俐,乖巧懂事呢? 04
不尊重孩子的努力 很多媽媽覺得孩子小,家務上,當孩子表示想幫父母忙,嘗試做一些事時,有的父母總怕他完不成而拒絕;